无人机长输管线泄漏巡检:激光甲烷遥测仪非接触式溯源定位

2025-04-17

|行业背景

图片2.png

我国 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上,18 万公里长输油气管道( 2023 年数据)面临复杂地理挑战:60% 管道穿越无人区与陡坡冻土层,西南地区 70% 里程位于地质灾害高发带;西北极端温差大,东南沿海台风季常中断巡检;长三角等高密度城区地下管网密布。

随着油气管道里程的持续延伸与设施老化问题的日益凸显,管线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愈发严峻。密封环松动或管道本体破损可能引发大规模气体泄漏,极端情况下甚至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,对能源输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。而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受限于地理环境、气候条件和响应效率,已难以满足现代长输管道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实时化监测的迫切需求。

|传统巡检问题

图片3.png

环境挑战:高海拔区域空气稀薄、地形陡峭,巡检人员日均行进不足 5 公里,且存在高原反应风险;城区管线周边楼宇密集、交通繁忙,车辆通行受阻,人工攀爬检测效率极低。极端气候下,西北戈壁的高温沙尘、东南沿海的台风暴雨常迫使巡检中断,有效作业天数不足。

作业强度:高强度徒步、攀爬作业导致人员疲劳,漏检率随工作时长增加,且存在高空坠落、气体中毒等安全隐患。

管辖规模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迅速,管线长度长,覆盖面大。平均管辖管线超 1200 公里,单组人员日均巡检里程仅 10-12 公里,完成一次全线排查需耗时长。长周期、低密度巡检无法及时发现第三方施工破坏、管道腐蚀等隐患。

|方案架构

图片4.png

采用“空-地”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,整合无人机、激光甲烷遥测仪、机库、云端分析平台,构建全地形覆盖的油气泄漏巡检系统。

M350RTK 无人机 x LC40 激光甲烷遥测仪x 飞鱼油气管控平台(长距离干线巡检与复杂地形覆盖)

图片5.png

采用大疆 M350RTK 无人机搭载 LC40 激光甲烷探测仪,对埋地管线及跨越管段进行高效检测,检测范围可达 50 至 80 米,显著提升安全监测效率。无人机沿管线上方飞行,云台保持激光照射方向垂直对地,扫描控制器控制云台转动,激光照射在地面的投影呈螺线形状,扫过一定宽度(约 3~10m)。覆盖需要巡检的管道范围,弥补飞行位置误差,也可以捕获偏离管线的泄漏气团,提高即时检测的成功率和巡检效率。

M30 系列无人机x LC20 激光甲烷遥测仪 x 飞鱼油气管控平台(中小规模管网快速普查与应急响应)

图片6.png

LC20 微型激光甲烷遥测模块是便携的机载甲烷监测设备,与 M30 系列无人机进行适配,探测甲烷气体,构建高效安全的油气巡检系统。 LC20 模块以远程非接触方式精准探测甲烷浓度,配合 M30 无人机 40 分钟续航能力,实现大范围快速巡检。飞鱼油气管控平台支持 App/PC 双端实时监控,甲烷泄漏立即触发警报,同步记录时间、坐标、浓度及高清影像,为后续生成详尽报告提供精准数据,确保巡检作业安全高效、全程可控。

Matrice 3D/3TD 系列无人机x LC20 激光甲烷遥测仪 x 机场 2 x 飞鱼油气管控平台(全天候值守与大规模连续监测)

图片7.jpg

通过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甲烷检测仪实现远程泄漏监测,结合机场 2 实现自主换电与 24 小时待命,管控平台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异常报警功能,全面提升巡检效率与安全性。

|核心优势

广域泄漏快速筛查:搭载激光甲烷探测仪的无人机通过螺旋轨迹扫描模式,单次飞行可覆盖管道上方 3-10 米监测带宽,结合非接触式气体检测技术,有效识别地表及空中游离气团,弥补人工巡检盲区。

复杂环境穿透监测:激光检测模块可穿透地表植被、积雪等遮蔽物,直接探测土壤逸散气体,适应冻土区、密林遮挡段等传统人工难以抵达区域的泄漏排查需求。

多气候持续作业:无人机机库系统支持极端温度环境下的设备保护与自动充换电,保障沙尘、雨雪等恶劣天气后的快速任务恢复,提升全年巡检连续性。

立体化应急响应:发现泄漏时自动触发多机协同机制,通过热成像定位、气体浓度梯度分析、高清影像记录等多维度数据融合,快速生成泄漏点三维态势图。

智能数据联动:巡检数据与管道腐蚀监测、地质灾害预警等系统深度集成,自动生成风险管段重点巡查清单,优化运维资源调度优先级。



分享